- ·上一篇:改善中学生作文现状的几点可行性对策
- ·下一篇:《公输选段》《去私》课内外对比阅读及答案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课后题及答案
- ›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备考建议
- ›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知识盘点
- › 浅说古代诗歌中的“比喻”
- › 谈谈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 › 分主从·明象征·识内蕴——谈谈古代诗歌鸟类意象的解读...
- › 鉴赏古代诗歌的五种方法
- › 藏问于答 言简意丰——古代诗歌中“藏问于答”表现手法...
- › 古代诗歌畅想式的文化散文举隅
- › 人教版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三步走教法举隅
- › 第三册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营造“情景交融”意境的方...
- ›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教学教案
- ›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教学教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古代诗歌畅想式的文化散文举隅
古代诗歌畅想式的文化散文举隅
清迥神远的多元人生
——古代诗歌畅想式的文化散文举隅
江苏 朱庆和
古代诗歌畅想往往以新编故事为样式,它是变格作文的基础!所谓“新”,除了样式新外还要寓现实之意。这一组文章的写法正如评点中所云“属于古代诗歌畅想式的文化散文”,备考学生很容易学到手!希望备考生从中学到有益的东西。
[变格前]
——撞击心灵的“夜半钟声”
不朽的失眠
张晓声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长那么大,可就是没有他的名字。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使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没有他的一角席次。船行似风,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在这样一个忧伤的夜晚,在异乡的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了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的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是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项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
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榜单上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管他的;真正被人们记住的名字却是落榜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晚不朽的失眠!
[点评指津]
本文形式新颖别致,属于古代诗歌畅想式的文化散文。这种变格作文是建立在对诗人、诗作以及诗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熟悉的情况下,对原诗进行大胆而合情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写成的。这一点就像余秋雨在诠释古代文化时所运用的笔法类似。近年来全国各地中、高考频频出现了此类佳作。要写好此类文章,注意如下几点:
①下笔进入故事,让读者一下子进入情境之中。如本文开头“他落榜了!……”呼之欲出,直奔写作的对象。②将原诗幻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画面。如“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环境描写为人物出场活动起到衬托作用,目的为烘托主旨。③要善于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如“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诗人落第后的满腹惆怅跃然纸上。同时又拓展了想象的空间。④语体色彩要和谐,要转换角色,替古人说话。尤其是要在明确诗人的身份的前提下,努力写好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以及环境等描写。另外,针对不同的内容,还可以写成小话剧和电视短片等等。
[变格后]
——“夜半钟声到客船”,“似乎是对尘劳人生的棒喝”,极有神远。
清迥神远的多元人生
江苏 青 禾
读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感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旅人泊舟图,意境深远,耐人涵咏。正如高仲武在《中
兴间气集》评曰:“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其于为文,不雕自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 的确,此诗不雕自饰,清迥神远,有声有画,意境优美,给读者以多元的想象空间。这也许就是此诗而享大名,声播异域的缘故。
读诗中的画上话已使读者感受到江边静夜的景致,而再伴随着联想与想象,眼前不禁展现出画外话,即诗中所表现的物象的三种意境。
意境之一:此诗给古刹平添了历史文化色泽。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描绘,使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仿佛从远古传入读者的耳鼓,且荡漾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此处点明了钟声的来源,有文史记载,唐朝不光是姑苏的寒山寺打半夜钟,别处许多地方的寺庵也打半夜钟。如白居易《七绝·题清头陀》“头陀独宿寺两峰,百尽神庵半夜钟。烟月苍苍风瑟瑟,更无杂树对山松。”又如许浑《戏代李协律松江有赠》“山殿日斜喧鸟雀,石潭波动戏鱼龙。今来故园遥相忆,月照千山半夜钟”。以上两首诗中的“钟声”都来自“神庵半夜钟”。而枫桥本身就具有诗意美,自有了这所古刹,更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睛,却是张继的创造。所以,大凡评论此诗时,对于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诗家语”时,人们认为:“枫桥夜泊”之神韵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意境之二:诗中流露出落第文人淡淡的哀愁。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这是因为此时的张继,当时科场失意,落第后回乡夜泊苏州。诗人落榜后无法入眠的愁绪油然而生,万物沉睡,只有张继无眠,他遗憾自己一生不曾华美灿烂,慨叹人生的失意,抒发满怀的愁绪。所以,张继应该是画中的主体,即是漂泊异乡,忧思黯然的诗人自我。这种淡淡的哀愁,又成为鉴赏古代诗歌的“忧郁美”。
意境之三:末句“似乎是对尘劳人生的棒喝”。诗人看到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寒山寺”;听到的“古刹钟声”,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这里既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尤其是最后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似乎是对尘劳人生的棒喝”,极有神远。这的确是促人醒悟的警策。人生苦短,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而为了生计又不得不辛劳奔波,辛苦辗转。因此,这是对生存现实的定格与缩影,是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真实写照,因而耐人涵咏不尽。
总之,诗中景中含情情由景生。有声有画,意境优美。而其深邃的思想又以含蓄蕴藉的艺术形式表现 ,所以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点评指津]
本文作为读后感,出采之处在于对全诗的主体意境进行了多元化的挖掘,其中三种意境分别从不同的层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分析,观点鲜明。正如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那样。例如,意境之一是从寒山寺庙的“夜半钟声”的角度“给古刹平添了历史文化色泽”;意境之二从借景抒情的角度,说明“诗中流露出落第文人淡淡的哀愁”;而意境之三在前两个意境分析的角度,突出“诗眼”——末句“似乎是对尘劳人生的棒喝”。这样,使我们进一步理解本诗“深邃的思想”是通过“含蓄蕴藉”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朱庆和)
如果觉得古代诗歌畅想式的文化散文举隅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