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乐教网 - http://www.170yx.com !
首 页 文档范文 教育文章 试题课件 作文网 语句大全 全部栏目
当前位置:乐教网教学文章语文学习古诗词学习古诗文教学藏问于答 言简意丰——古代诗歌中“藏问于答”表现手法例谈

藏问于答 言简意丰——古代诗歌中“藏问于答”表现手法例谈

藏问于答 言简意丰——古代诗歌中“藏问于答”表现手法例谈为http://www.170yx.com整理发布,类型为古诗文教学,本站还有更多关于古诗文教学资料大全,语文学习 - 古诗词学习 - 古诗文教学的文章。

■   李学开(本文选自《高一版》2013年10月)

  “藏问于答”是古代诗歌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藏问于答,就是作者故意把问话藏起来,只写出答话。运用这种手法,言简意丰,委婉含蓄,韵味悠长,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唐代苦吟诗人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藏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只是作者把问话省略了:从“言师采药去”可知,问的是“你师傅干什么去了”;从“只在此山中”可知,问的是“你师傅在哪里采药”;从“云深不知处”可知,问的是“你师傅究竟在山上什么地方采药”。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作者却精简为20个字,以简笔写繁情,抒发了访隐者不遇的怅惘之情。

诗圣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家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诗人避而不写官吏的怒呼、逼问,集中笔墨写老妇的“致词”,运用藏问于答的手法,揭露了官吏的横暴,反映了人民的苦难。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者用“试问卷帘人”一句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女主人公所问之事只字未言,却于“海棠依旧”的答话中巧妙表达出问语。然而,问得多情,答得淡漠,不禁冲口而出一句更加深情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者藏问于答,委婉曲折地抒发了女主人公的惜春伤春之情。

再看唐代诗人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诗总共只有四句,但每一句都使人产生一个疑问,下一句解答这个疑问。诗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看了这句诗不能不产生疑问。第二句就此作了解释,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黄莺的啼声特别清脆动听,人们不禁还要追问为什么不让莺啼呢?第三句说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时惊妾梦”。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因为黄莺啼晓,说明本该是梦醒的时候了。那么,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这位女主角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去辽西与戍边的丈夫团聚的美梦。全诗不叙问语,只述答话,句句设疑,寓问于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把一个妇人思念戍边丈夫的痛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如果觉得藏问于答 言简意丰——古代诗歌中“藏问于答”表现手法例谈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s:诗歌   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资料大全,语文学习 - 古诗词学习 - 古诗文教学

Copyright © 170y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案, 初中作文教案, 中小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