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乐教网 - http://www.170yx.com !
首 页 文档范文 教育文章 试题课件 作文网 语句大全 全部栏目
当前位置:乐教网教学文章语文学习阅读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为http://www.170yx.com整理发布,类型为阅读教学,本站还有更多关于阅读教学资料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的文章。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双八镇第一中学  张占营

教材解读: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

故事的背景:战国末年,秦统一天下前夕,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了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属小国。秦王以强凌弱,用名为“易”之、实为夺之的伎俩欲占安陵。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这件事。

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写唐雎受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坚持正义,勇抗强秦,终于使秦王威风扫地,胜利完成了使命。

文本的个性特征:文章用对话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唐雎外交辞令的表达技巧。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另外,本文的故事性很强,又充满趣味性。因此,教学本文,应注意让学生充分研读课文,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互动探究、激情表达。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

2.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句。

3. 赏析人物的对话描写。

教学创意

读讲故事——寻读积累——读评人物

教与学的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战国策》。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我们先了解一下关于《战国策》的知识。

请同学们读注释①,了解作品、作者、编者等知识。

继续了解一些知识(出示ppt):

1.《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约12万字。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2.《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3.《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颜;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

4.《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5.《战国策》文辞优美,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二、课堂活动之一: 读讲故事

1.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解决生字及句子的停顿。

注意以下字音:

唐雎(jū) 怫然(fú)  跣(xiǎn)   抢地(qiāng)   韩傀(guī)休祲(jìn) 缟素(ɡǎo)  色挠(náo)

(2)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读一句话,自己翻译一句话,了解课文内容。

对于学生读不懂的句子,教师指导,或者生生讨论。

注意下面几句话的翻译: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按讲故事的形式朗读。

读讲故事,就是感受课文内容。这个活动倡导同学们的创造性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读出文章的层次,像讲故事一样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像讲故事一样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允许略微夸张一些。

按两个步骤推进:

(1)理出文章的思路,即把握故事情节。

活动:叙说思路,即理清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易安陵”的要求,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唐雎在吞并和反吞并斗争的背景下出使秦国,任务的艰巨程度可以想见。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唐雎一到秦廷,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严厉的指责,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唐雎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秦王没有料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长跑而谢之”,表示屈服。这种表示虽属权宜之计,但也反映出他确实看到了唐雎在保存安陵五十里地这件事情上的作用。这是斗争的结局。

简要概括如下:

开端:出使的缘由。

发展:面对盛气凌人的秦王,唐雎从容不迫地解释。

高潮:面对面地斗争。

结局:秦王服软了。

(2)读出人物的语气,即理解人物形象。

活动:分角色(唐雎、秦王、安陵君、叙述人)进行朗读,揣摩对话中不同人物的语气、口吻和情态,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

唐雎的性格:从容镇定、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具有凛然正气的外交家的形象。

秦王的性格: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贪得无厌、外强中干的封建统治者的形象。

三、课堂活动之二:寻读积累

教师指导:把本节课所学语言知识按类进行归纳,编写一道练习题。

出示ppt,为学生活动提供抓手。

以下题型,供你选择。

①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②把下面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③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④一词多义。

⑤古今异义。

⑥词类活用。

1.学生静心研读文本,编写练习题。

2.同桌互审习题。(我设计他来做,也自己做)

3.学生交流展示设计的练习题。教师作以点评,鼓励。

教师可以预设下面的练习。

【解释加点字】

免冠徒跣:摘了帽子,光着脚。冠,帽子。跣,赤脚。

抢地:撞地。抢,碰、撞。

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色挠:指变了脸色。挠,屈服。

谢:道歉。

谕:明白,懂得。

辱:辱没、辜负。

谕:明白。

加惠:给予恩惠。

错意:置意。

布衣:平民。

怫然:盛怒的样子。

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请广于君:让安陵君扩大领士。

【通假字】

①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②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③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

④寡人谕牟(“谕”通“喻”,明白)

【一词多义】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虽然)

b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

a徒以有先生也

b以头抢地尔

【词类活用】

与臣而将四矣(数词用做动词)

天下缟素(名词用做动词)

轻寡人与?(形容词用做动词)

请广于君(形容词用做动词)

【古今异义词】

①岂直(古:只,只是,今:不弯曲)五百里哉

②休(古:吉祥;今:休息)祲降于天

③长跪而谢(古:道歉:今:感谢)之曰

④夫(古:用在句首,作发语词,表示要发表议论,不译出;今:夫人,丈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四、课外学习活动

请找出本文中与下面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句子来,并解释下面这些成语。

呼天抢地  休戚相关  喜形于色  百折不挠  徒托空言

注:①仰首叫天,俯首撞地。②彼此之间的忧喜、福祸都互相关联。③心中的喜悦表现在脸上。④无论遭受多少次挫折,都不屈服。⑤只是说说空话,并不准备实行。


第二课时

一、微型语文活动

请你来读白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先让学生给这段话加标点。

2.说说为什么在这儿加这个标点。

二、课堂活动之三:读评人物

出示ppt:

《战国策》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接下来,我们赏析人物的对话描写。

简说活动:从每段人物的对话中找出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试做评析。

文章可以分为两大组对话:第一段是秦王与安陵君的对话,剩余段是秦王与唐雎的对话。

引导学生先学习第一段话。

思考、讨论:这一段表面上写了秦王使者与安陵君的对话。当然,这里有转述的意味,实际是秦王与安陵君的对话。看这一组对话,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是什么?

引导学生咀嚼:①秦王的“其许寡人”的“其”,在这里起加重语气的作用,表现秦王的盛气凌人、轻慢专横的样子;②安陵君“愿终守之”的“守”,表现安陵君终于先王的遗业,崇仰先王,维护主权;也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到有御敌之心;同时,这个“守”字还是安陵国君不畏强暴、坚守国土的表现。

在这次交锋中,安陵君先表示谢意,后拒绝“易地”,软中有硬,有礼有节。面对强暴,说话委婉得体,但又不失君主尊严。

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段话。

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三段话。

这两段写秦王与唐雎的两次交锋。

1.请大家思考:

① 这两次对话分别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

②看每一组对话,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是什么?

目的:把探讨的重点切入到秦王与唐雎的对话中。

2.说一说,第二段中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是什么?

提示:

同学们可以用“……写出了……”或“……反映了……”的句式表达,品味人物的语言。

师生交流:

① 秦王“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一个“不听”,写出秦王的怨怒,好像一个大人在训斥小孩的架势。

②“且秦灭韩亡魏”表现秦王在炫耀武力,迫使安陵国屈服。

③“以君为长者”表现秦王笑里藏刀,阴险狡诈,兜售骗局,在玩“软”的一套。

④“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表现出秦王的咄咄逼人。

⑤唐雎“否,非若是也。”先缓和语气,表现唐雎的智慧。

⑥“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唐雎从容说明原因,强调并非敌意违背秦王的意愿。

⑦“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是在揭穿秦王的骗局,委婉中语气强硬,表达自己坚定的立场。

 讨论:

①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②注意比较一下: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异同。

课中小结:这组对话里,秦王的“易”和唐雎“守”针锋相对,一方面是秦王的威胁,一方面是唐雎的不卑不亢。

3.说一说,第三段中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品味“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和“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的话中之话,弦外之音。

教师提问:这一段,其实是两个小单元的对话,你看怎么分?如果把它合并为一个单元的对话,你看在表达效果上与原文有何不同?

出示ppt: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引导学生体会原文写法之妙:层层铺垫,拾级而上,把故事推向高潮。在此过程中,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唐雎的沉着冷静,胸有成竹,秦王的骄横狂妄、不可一世突出表现了出来。

师生交流,完成如下板书:

精彩的对话    鲜明的性格

v      秦王:       易      天子之怒(骄横粗暴  阴险狡诈)


v      唐雎:       守      布衣之怒(有胆有识  不畏强暴)

4.第四段中,是怎样表现秦王的色厉内荏的?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回答。

神情:色挠

动作:长跪而谢之

语言:……徒以有先生也(称颂唐雎的胆识)

追问:秦王的反应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明确:从侧面刻画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的智勇超群、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课堂活动之四:外交风采

1.思考、讨论:在这场强国与弱国之间的外交斗争中,唐雎这位外交家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交流看法,教师点拨,引导学生领略唐雎语言的精彩之处。

教师小结:

唐雎语言的精彩之处:

(1)“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

(2)“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

(3)“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

2.开心阅读吧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晏子使①楚。楚人以晏子短②。为③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④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⑤更⑥道从大门入。

【注释】①使:出使。②短:指人的身材矮小。  ③为:造。④延:请。 ⑤傧(bìn)者: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⑥更(gēng):改变,更换。

【赏析】这篇短文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干,同时也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

3.比较唐雎和晏子这两个人在思想性格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结束语

《唐雎不辱使命》在人物对话中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这些古代外交家的“表达智慧”也让我们折服。

如果觉得《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s:教学   阅读教学,阅读教学资料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Copyright © 170y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案, 初中作文教案, 中小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