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
-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
-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
-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
-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八年级语文教...
-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9、诗词五首》教案-八年级语文...
-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交流对联》教案-八...
-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我理想中的学校》教案-...
-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案-八年...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三)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②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③读懂意,知道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并能够了解文章大意。
2导入新课:
晋朝的陶渊明,因人而名,因事而名,因诗而名。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29岁那年,他开始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此后,他又做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每次时间都很短。在这十几年中,他的经济状况不断下降。到39岁那年,他不得不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然而,“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在亲友的劝告下,他再一次出仕。他做彭泽令时,郡里派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回乡,并且写了著名的《归去来辞》,表示归隐的决心。这时候,他41岁。从此,他就“躬耕自资”,一直到去世。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人才的进退,根本不以德才为依据,而要看门第的高下和财产的多少。这种社会现实对陶渊明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他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希望通过出仕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在几次出仕的过程中,他更明白:自己与那个黑暗与腐朽的社会是多么格格不入啊!他的归隐本是对现实极端失望之故,并且也是实现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原则。
陶渊明一生爱酒,常设酒宴客,有时自己已先醉了,便对朋友说:我醉了,要睡觉,你可以回去了。
有一次,家中的酒酿好了,陶渊明敛神吸气,酒香淳厚,情不自禁,便从头上取下葛巾滤酒来饮。用完之后,又将葛巾戴在头上。
陶渊明并不善长音乐,可却存了一张无弦琴,聊以寄意。
陶渊明的作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都与当时文人的普遍倾向背道而驰。因此,很长时间以来,他的作品并不为人所重视。到了唐代,陶渊明的作品才逐渐得到较高的评价。李白、杜甫都曾称颂过陶渊明。宋以后的诗人,在反对雕琢提倡朴素的诗风时,常常举出陶渊明来作为榜样。他的许多诗句,人们都耳熟能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多少有识之士,宁可固守物质的清贫,也要追求精神的富有、享受精神的自由。陶渊明所塑造的世外桃源,更是多少代以来人们孜孜以求的梦想家园、精神家园。
(二)诵读活动
1教师范读课文。
朗读时语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内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2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诵读要求与策略:
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认真、忘我地读文;能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读文正音
1学生端坐,师生齐声朗读。
2请同学认读下列字、词。
豁然俨然阡陌种作垂髫怡然间隔郡下诣
3注意句子内的朗读停顿。例如: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后/遂无问津者。
4练习朗读。
(四)自学质疑
1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思路。
2明确故事的线索,讲述故事。
提示:
线索:渔人的行踪。
时间:晋朝太元年间。
地点:武陵郡。
人物:一个渔人。
经过:渔人划着船,沿小河向前行,不知走了多远,忽然遇到一大片桃花林,美妙无比。渔人觉得奇怪,就继续前行。
走到桃花林的尽头,发现有一座山。山脚下有一个小洞口,渔人从此走进去。发现里面是一个新异的世界:土地平整宽广,房屋整齐,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清晰入耳;田间有人来往耕种,屋前老幼自在安乐。
桃花源中的人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向他问长问短,并热情相邀,盛情款待。
原来,桃花源人是在秦朝时候为了躲避暴政和战乱,来到这里。从此与世人隔绝,不知桃源外的世界,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渔人住了些日子,便要告辞离去,
桃花源人请他不要对外人谈起这次经历。
渔人在回去的路上,处处作标记。回到郡里,报告了太守。太守派人随他寻访桃花源,却迷了路,再也没有找到。
许多人都想寻访桃花源。但一直没有人再找到过它。
3请同学自读第一段,借助注释进行翻译,准备背诵。
学生活动要求与策略:
明确实词含义,落实虚词用法。先齐读,再请同学试背。
4小结第一段。
5请同学自读第二段,借助注释进行翻译,准备背诵。
学生活动要求与策略同上。
6小结第二段。
(五)读文欣赏
1请四个大组同学推荐代表表演朗读或背诵,师生评价。
2齐背第一、二两段。
(六)课堂小结
(七)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熟记第一、二段的词语解释或用法。
2背默节一、二段。
3预习第三、四段。
第二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背诵一、二两段。
2复习提问,温故知新。
(二)诵读、交流活动
1请同学自读第三、四段,借助注释,小组合作进行翻译。
学生活动要求:明确实词含义,落实虚词用法。
明确下列词语古今含义的不同: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互相通达。)
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问讯:询问消息。)
③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间隔:隔断,隔绝。)
④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不用说。)
2小结第三、四段。
3准确诵读,准备背诵。
学生学习策略:先按照行文思路试着理解背诵;再与同学结伴背诵;再请同学表演背诵。
(出示背诵提示)
(三)探究、提高、升华
1后世把“世外桃源”作为理想社会的代名词,细读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理想社会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思路:文中描绘了桃花源人的生活情景,虚构了一个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
2渔人看到了、感受到了桃花源人美好的生活,为什么还要离开呢?
3渔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诉了别人,你对此怎么看?
4作者写渔人以及后来的许多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意图是什么?
思路:桃花源,只是作者以及无数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体现,表现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当然,这个理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写桃花源的无迹可寻,其实是一种隐喻,隐喻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
5作者在这篇虚构的作品中,用了“刘子骥”这个真实的、在当时很有影响的人名,意图是什么?
(四)小结全文
学生活动要求:
能够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指出文中古今词义不同的词语。
教师辅助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
(五)课后作业
1背默第三、四两段。
2写作片断练习:想象并描述渔人一路上见到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桃花林——异
桃花源——乐
桃花人——要
桃花梦——寻
Tags:八年级语文教案,初二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