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乐教网 - http://www.170yx.com !
首 页 文档范文 教育文章 试题课件 作文网 语句大全 全部栏目
当前位置:乐教网教学文章数学学习论文随笔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思考与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思考与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思考与探索为http://www.170yx.com整理发布,类型为论文随笔,本站还有更多关于论文随笔资料大全,数学学习 - 论文随笔的文章。

立足有效 培养习惯 创新教研 促进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思考与探索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   苏专玲 

点击阅读苏专玲文集 

摘  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是取得本次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教师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将理念转化为行为和方法的策略。有效地教学研究,是促进老师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转变教育观念,走出思想误区,增强主体意识;创新教研方式,丰富教研内容,追求实效教研;继承精华,摒弃糟粕,与时俱进,养成良好的教育教研习惯。让 广大 老师在教研这个平台上,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做一个合格的新课程实施者,共创新时期教师职业的辉煌。  

关键词:有效   良好习惯  创新  发展    

正文  

教学研究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对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程改革之初首先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说明,我们原有的一些思想意识,方式方法,甚至是经验模式需要重新审视,继承精华,摒弃糟粕,与时俱进,做一个合格的新课程实施者,成为摆在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应该继承什么,摒弃什么,学习什么,改变什么……这一切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即:我该怎么做?新课程下的教师既就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建设者,没有人会告诉你,面对新课程我该怎么办的现成答案,只有在实践中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在这种形势下,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成为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发展和成长的必须.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主人翁精神。  

当前,在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我们感觉到人们有几种错误观点导致出现的几个误区,影响了老师的专业的发展和提升。因此,我想先从几个误区谈起,探究一下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思想观念对待教学研究活动。  

1、误区一“见人不见已”  

主要是要教研活动中,大多数老师主动性差,以一种无准备的心态走进教研组,把提高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期望着在教研活动中,别人能口吐玄机,妙语连珠,自己只要倾听,就能从别人那儿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智慧,自己既没有明确的想和别人讨论请教的问题,也没有准备好自己要和大家谈点什么。这就是见人不见已,忘了自己也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应该把自己工作的探索和感悟谈出来,和大家分享你的经验,同时把自己的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提出来寻求同伴的帮助。  

2、误区二:“见物不见人”  

在最常见的校本教研形式———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中,备课、听课与课后的研讨、反思等活动的重点都在关注教学程序或教学事件上。譬如,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展开、如何把握一节课的知识难点和重点,等等。而教学活动中的人则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  

这种教研与传统课堂教学一样——“见物不见人”。我们需要研究教材,需要把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需要研究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对学生提问、如何和学生对话,因为这些都是教师的基本功。但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学活动主体——人的研究。这里的“人”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教师和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知识基础、兴趣特长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在备课和教研中,要充分地研究如何用好这些资源的问题。  

3、误区三:“重研教轻研学”  

在很多教研活动中,重视研究教材、教法,重视研究教师的讲授、提问、板书等技术和技巧,研究教学环节和教学程序是否完满、衔接顺畅、勾连有序。而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变化、倾听习惯、互动行为、自主学习的方法以及老师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指导等的研究则有所忽略。  

支配这种现象的理念是传统的教学研究观,把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强行分割为教与学的过程,而且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上,教学研究也就单纯地研究“教”。教师没有对学生面临的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也就谈不上进行研究了。  

4、误区四:教师不是专家,教研中霸权多对话少。  

在一些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先是授课教师谈谈自已的教学设计思路,然后由其他老师说说自己观点,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留由学校领导或外请的所谓专家侃侃而谈,教师则只能做安静的听众,很少看到专家与学校领导和教师为一个问题、一个学术观点展开争鸣和辩论。  

我们首先要澄清一个认识,即一线教师最应当有发言权,长期的教研风气,却是不允 许 老师发言,久而久之,老师们反而没有了说的欲望。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有多种原因。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却是十分不利的。不同意见间的争鸣和不同观点之间的对话对于人的思想的丰富和认识的提升,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很有益处。讨论得越多,争论得越充分,对问题的认识也就越清楚。相反,所谓高度一致和学校领导与专家的话语霸权只会导致思想的雷同。我们要进一步追问的是什么造成了思想和言论的一致?什么影响了教师的质疑和批判?缺乏教师参与的教学研究不是真正的教学研究,缺乏不同思想和观点实践经验交锋的教研不是高质量的教研。校长、专家与教师在学术、真理、人格面前永远都应是平等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学校真正成为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和开放的思想领域与愉悦、和谐的生活场所。  

二、培养良好教研习惯,促进专业素质提升。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好习惯造就高素质,成功须从习惯培养开始。关于习惯对一个人一生成就影响的重要性,人们早就有充分的认识。这个看似浅显实则深刻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教师这个特殊群体。那么如何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教研习惯,优先形成那些习惯呢?下面就谈一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种重要习惯及其培养。  

1.个人反思  

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习惯是新课程实施中特别强调的一点。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师需要经常想一想自己做得怎么样,积累经验,理清困惑,提出问题。教师应当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呢?下面向大家介绍三类反思方式。  

(1)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感觉,写下自己的得与失。  

(2)写出自己的故事。就教学中发生的令人难忘的某些事件进行描述,写下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  

(3)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教研活动。  

2.合作互助  

同伴合作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其基本形式主要有信息交流、经验共享等。  

第一,信息交流:教师把个体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带到集体来解决、讨论。教师们在讨论中分析教学现象,交流教育教学方法,并把自己的或和他人讨论的观点对比、提炼、内化。要使信息交流的充分,每一个参与者都应当养成善于阐述自己感悟、虚心倾听同伴声音的意识。使教研组成为一个学习提高的共同体。  

第二,经验分享:一是要规范师徒结伴成长的活动形式,使之成为习惯。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切实把握好新教师的“入门”关、青年教师的提高关、骨干教师的发展关。为了扎实开展这一活动,为青年教师找“师傅”,并签定师徒结对协议,规定学艺内容和要求。师徒互相听课,听后共同探讨教学得失,总结成功经验,提出改进措施。这项活动不仅能成长徒弟,也发展了师傅。二是要规范教研组活动,使每个老师带着对教学工作的思考,带着问题,带着经验走进教研组;带上收获,带着欣喜走出教研活动。这样,学校就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先由督促到自觉到成为习惯。  

多样化的激励方式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因此制定合理的评价系统是帮助老师形成良好教研习惯的重要保证。为了巩固已经养成的好习惯,必须制定详细可行的计划,定期坚持,随时提醒督促。时间长了,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定格为好的性格,使其终生受益。一种行为要成为习惯,必须经过坚忍不拔的努力。  

三、创新、丰富教研方式,追求实效教研。  

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是取得本次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同时,这又是一个难点。教师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将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方法和策略。教研活动,特别是校本教研开展将是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与困难,实现理念与实践沟通的有效途径。以下为大家介绍几种方式以抛砖引玉。   

1、专题研讨式教研活动   

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每次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   

这种教研活动形式适用于对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策略最优化的讨论。如以“怎样进行平面图形面积与周长的整理与复习”为主题举行的教研活动,教师可围绕“平面图形面积与周长的整理与复习”这一问题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自然加深了对这一学习内容的认识,同时还可形成许多教学策略与方案,经过进一步的比较筛选,便可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又如,在研究“如何考察《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二维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的达成”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可尝试借鉴“头脑风暴”和“中立法”等策略,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可由组织者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教师阐明中心问题,然后让每位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和方案,在此过程中贯彻“无错原则”,不允许任何的批评与指责,并作好详细记录,稍后再进行整理与分析。“中立法”则是要求活动组织者必须在活动前尽可能多地收集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大家。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家展开充分的讨论,并确保讨论过程的连续性,但在活动过程中对讨论的问题必须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威对讨论进行控制与限定。运用以上两种策略开展教研活动,有利于发挥每个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对问题形成更全面、更深人的认识。  

2、课例研讨式  

以“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为突破口,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具体方法:一是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经常进行“研究课”、“同上一节课”、“跟踪课”、“预约听课”等的研讨,逐步形成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过关课与常态课、常规课、优质课的多元并存、共同发展;二是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集体备课一定要在每个教师初步备课的基础上开展,要把研读教材、确定三维目标、研究如何实现目标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三是着重围绕期中、期末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研究,引导教师抓住每种课型的基本特点,逐步提高每个教师的执教能力。  

3、自助式教研  

现在好多学校都配备了数码摄像机,我们可以有计划地为每位老师录制一些他们自己的教学实况,不做评比,只作为执教老师自己观察自己课堂教学的资料。让老师用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去审视自己、评价自己。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请自己信赖的同行帮助自己修正教学行为。  

4、小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   

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它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较复杂的问题或内容为研究对象,制定分步骤研究计划,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问题。与常规的教研活动相比,它具有更深入、更规范、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等特点。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比较适用于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具有超前性的,教师们不太熟悉的,或者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新理念、新内容、新要求、新方法的认识与实践。当前我们更提倡教师们进行一些微型课题,即“小课题”的研究。例如,“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数形结合思想在小数教学中的应用”“在统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等。   

课程改革需要教研活动的有力支持,教研活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改革服务。只要我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新更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2]《中国教育报》  

[3]《数学课程标准》  

[4]《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 

如果觉得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思考与探索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s:课程  小学数学   论文随笔,论文随笔资料大全,数学学习 - 论文随笔

Copyright © 170y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案, 初中作文教案, 中小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