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 乐教网 - http://www.170yx.com !
首 页 文档范文 教育文章 试题课件 作文网 语句大全 全部栏目
当前位置:乐教网教学文章幼儿教育幼教管理经验《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过程设计》讲座有感_

《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过程设计》讲座有感_

《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过程设计》讲座有感_为http://www.170yx.com整理发布,类型为幼教管理经验,本站还有更多关于幼教管理经验资料大全,幼儿教育 - 幼教管理经验的文章。
文 章来

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

关于“幼儿园活动过程设计”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从师范院校的专业学习到幼儿园的教研实践均会涉及到相关的内容。面对这样一个老话题,在目前上海市学前教育“二期课改”的大背景下又会产生怎样的新问题,引发幼儿教师哪些新思考呢?

 

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中的问题

 

对于一个优质的幼儿集体活动而言,如果说活动目标定位是方向,那么过程设计就是实现目标的载体。因为优质的过程设计可以帮助教师轻松、自然地达成目标,推进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相反,缺乏智慧的过程设计不仅不能完成活动目标,而且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意义甚至是负面的。

 

活动设计就是为教学活动制订蓝图,合理的活动设计是活动顺利完成的首要保证。它能够在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其功能就像行进中的一张线路图。目前幼儿园的活动过程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我们对不同资历的教师在此方面存在的困惑作了深入而真实的了解,梳理如下:

 

1.如何将教材演绎成一份鲜活的活动设计?

 

2.活动过程设计与目标定位如何匹配?

 

3.如何呈现与表达活动设计?

 

4.活动过程设计中如何架构大环节?处理小细节?

 

我们的思考

 

(一)活动过程设计的主旨与切入

 

一个好的活动设计,应当体现出教师对目标的理解与落实,对内容的确定与分析,以及对环节的推敲与推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把活动素材演绎成鲜活的活动设计,常常会遭遇两大操作瓶颈。

 

首先,面对新教材中的一个个素材点,教师往往想不出其中有些什么可以演绎和拓展的内容,导致活动过程设计就事论事,缺乏趣味与整合。

 

其次,活动目标确定后,教师缺乏有效方法合理架构环节、精致设计细节,致使活动过程的设计逻辑不清,环节之间缺乏联系,环节与目标不相匹配。

 

下面以一次以“我和书”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活动为例,呈现我们力图突破这些瓶颈的一些尝试。

 

在小班同课异构“我和书”的活动中,三位教师进行了不同尝试,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教师对活动过程设计的多种演绎、不同切入。经验丰富的方老师以“爱护书”为切入口,通过修补图书将小班幼儿阅读中的行为问题提出并引导解决:富有感染力的郁老师将书中的内容以有趣的游戏方式传递给幼儿,引发幼儿看书的兴趣;而思维敏捷的祝老师则大胆地将书拟人化,采用心理强化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爱书、护书的情感。三位教师,三种风格:三个活动,三种韵味,带给我们的是众多的感受与体验、众多的思考与收获。同样的教学素材,不同的活动设计,体现的是教师对幼儿的分析与教育的敏感。

 

在大班同课异构“我和书”的活动中,不同教师均从幼儿的需要与发展出发,但设计的活动不同,主要环节的架构方法也不同。在活动“和我一起长大的书”中,第一环节是幼儿小时候看过的书,凸现“有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是简单带过的;第二环节是现在看的书,凸现“多样”,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是重点突出的;第三环节是长大后要看的书,凸现“功能”,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是为了引发后继阅读的兴趣。在活动“书的秘密我会找”中,第一环节交流关于书的经验,在整个活动中起铺垫导入作用;第二环节创设问题情境,让幼儿运用各自的方法查找答案所在页数,在比较、验证中直观展现最优化的查找方法,对于大班下学期幼儿相当重要,是整个活动的重点环节。另外,在其他教师的活动设计中还有从我会看书、整理小书包、亲子书吧、不同的书和不同的人等不同重点切入的不同活动设计。

 

可见,在同一内容同一年龄段的活动过程设计中,每个班幼儿的原有、现有经验是选择活动如何切入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同一内容不同年龄段的活动设计中,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则成为了选择活动切入的又一重要依据。

 

(二)活动过程设计的要点与架构

 

在活动过程设计中,组织形式的巧思、主要环节的架构、教学方法的选用、关键提问的巧设、环境材料的支持、细节设计的细思等均值得教师关注。要将活动设计转化为幼儿的发展,还需要教师在操作层面上注意以下几点:

 

1.环节架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教学活动的设计犹如写作,同样需要构思“文章”的结构、详略与重点。在小班20分钟、中班25分钟、大班30分钟左右有限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活动过程的设计应在紧紧围绕目标的前提下,考虑环节架构的有效性。如果活动过程中每个环节在设计中均同等对待,那么每个环节都是重点,也就没有了重点,会使活动过程拖沓、活动实效降低。因此,详略得当的活动设计才能体现重点,达成预期效果。

 

在具体的操作中,首先,要根据目标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并在环节设计中凸现,找准活动中的重点环节,对设计方法详细考虑,如在活动时间安排的比例等方面均可思考并体现。例如,在大班活动“和我一起长大的书”的活动中,交流讨论现在爱看的书是活动的重点环节,这一环节就应抓住“多样”等特点精心设计,落实目标、突出重点。

 

其次,在确定重点环节的基础上,要关注活动过程每个环节的详略程度,应学会根据目标取舍,思考在实施整体环节架构时“如何实现目标”,一些次要环节如何辅助和服务于整个活动。

 

2.环节架构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当重点环节确立之后,就要考虑每个环节的安排与推进,即先上什么,后上什么,从幼儿学的角度不断梳理已有经验、提升新经验。

 

在具体的操作中,一线教师有许多方法,其中两种较为典型的环节架构方法为“剥笋法”和“平移法”。

 

“剥笋法”即在环节架构中采用层层推进、由表及里的方法设计各个环节。如在名师基地实践过的活动“小小送货员”中,先从幼儿园的送货游戏开始,在幼儿前期积累直接经验或问题的基础上,重现问题并组织幼儿讨论,由问题逐步推进,最后帮助幼儿梳理送货经验――送货员要细心、有礼貌、能克服困难等。让幼儿从感受到关注到感悟,不断接受挑战,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在原有水平上产生跳跃,最终实现目标。

 

“平移法”即在环节架构中采用平行呈现、由此及彼的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例如,在活动“和我一起长大的书”中,小时候看的书、现在看的书与长大后看的书三个环节的架构即为平行呈现,由此及彼,让幼儿感受多维的视角。

 

3.环节衔接自然流畅、过渡无痕

 

当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后,就应当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节奏紧凑、衔接无痕。例如,小班活动“帮帮书宝宝”的三个环节设计从欣赏新书激发爱书的情感,到观察“问题图书”,再到修补图书,环节转化自然流畅,幼儿也在情境中自然地参与、投入,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构建新经验。

 

4.教学方法适宜,关注细节

 

教学方法应通过多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引发幼儿学与做的兴趣,乐意投入各类活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所“能”。如何使教学方法既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又能提升幼儿的经验?研究中我们发现,目前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较常用的方法有:创设情境,以故事的形式开展活动;观察比较,让幼儿在寻找相同和不同中获得感性的经验;提问讨论,在同伴的分享中获得经验的提升;收集讨论,拓展幼儿思考的空间;实验、演绎,帮助幼儿验证自己的想法;环境推动,展现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所思所想;分享交流,发挥每个幼儿的“能”等。

 

大环节设计好后,小环节细节的设计也不能忽视。细节往往在那些我们认为“应该”与“正常”的地方,在我们忽视和漠视的地方。如当幼儿回答错误时,教师通常会说:“谁能替他(正确)回答?”当另一名幼儿正确回答后教师通常会对前面“回答错误”的幼儿说:“你听清楚了吗?”这一习以为常的回应细节给幼儿的暗示信息是:如果回答不正确就不要回答。长此以往,幼儿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日渐消失。

 

类似的,一次教学活动中涉及到的细节还有许多,包括辅助提问的预设、教具的呈现方式、座位的排放等,这些细节稍不留意就会被忽视,而且其背后往往隐藏着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现象。捕捉细节体现出一位优秀教师的实力和功力,对细节处理的变化也标志着课堂理念与实践的变化。

 

(三)“教案”的文本呈现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案”是活动设计的一种呈现方式,它阐明了在预定时间内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标等,其具体内容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环境创设、活动步骤和方法及教师指导等。写“教案”能帮助教师对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从内容和方法上作深度的思考、分析、判断、筛选与把握:为教师把握活动流程,合理地分配各环节的时间、内容、重点,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保证:为最终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便于观摩者进行评析以及提出更合理化的操作建议。

 

1.“教案”呈现的内容

 

实践证明,无论活动设计涉及何种内容,以何种方式呈现,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教学活动设计呈现的内容不外乎以下要素: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流程(过程)等。但好的“教案”并不是上述要素的简单拼合,而应能呈现出教师如何为层层推进目标实现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何在各环节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以及学习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幼儿理解上的困难,刺激他们主动地想要多了解、多尝试进而多质疑。其核心应当体现出教师对目标的理解与落实、对内容的确定与分析以及对环节的推敲与推进,并在教师的行为目标与幼儿的需要之间建立高相关的联系。

 

2.“教案”呈现的视角

 

同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如果视角不同,“教案”的呈现方式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1)从教师的角度呈现,体现“教”程

 

教师从成人理解的知识概念出发,确定从何处入手,预设可以推动幼儿感受、体验、理解的教学程序,对于问题回馈的可能性有不同的环节设置(追问、递进式的体验等),给予生成较大空间,弹性更大。其核心是从教师设计思路的角度加以梳理提升,更能让观摩的教师体会,便于他人理解。

 

(2)从幼儿的角度呈现,体现“学”程

 

教师往往会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更多考虑幼儿是怎样走进活动内容的,即幼儿是以怎样的经验基础、怎样的关注角度、怎样的情感态度与周围人、事、物产生互动联系的,为幼儿的多样性学习作好准备。其核心是从实施教学活动现场的角度就事论事,有利于操作,方便现场调整。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呈现,教师都应充分考虑幼儿可能生成的问题和行为,不断创设平台,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生成新的经验,从而推动幼儿自主建构,形成师幼共建的积极态势和有效互动的学习过程。

 

3.“教案”呈现的格式

 

“教案”的具体表述也有两种常见的方式。

 

(1)陈述式的呈现

 

即以顺势陈述的方式呈现设计者所要体现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思路。这种表述方式便于设计者以及阅读者整体、全面地对所要实施的活动有具体和完整的了解,是教师为了影响幼儿头脑中进行的活动而提供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体呈现。

 

其优势在于:其一,能使活动设计从整体上看起来更加流畅,一气呵成;其二,在实践层面上能广泛运用,教师比较熟悉和易于借鉴。

 

(2)表格式的呈现

 

即以块面和框架的方式呈现设计者所要体现的教学思想和思路。这种表述方式便于阅读者更快地对每个环节所要达到的状态有更清晰的了解,有助于设计者自身对每个块面应该要呈现的内容有更具针对性、更深入的思考,便于组织、排序和提醒自己对细节的处理。

 

其优势在于:第一,更易于从全局出发,整体把握,凸现环节的层层推进;其二,能使教师更加关注环节主要内容与环节间的关系(顺接、递进、承上启下)等。

 

写“教案”既然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和“家常便饭”,因此更需要教师深入、深思熟虑地在“日新月异”的背景中筛选和形成一种适合自我的呈现方式。毕竟,有效帮助教师实施、推动幼儿真正发展的“教案”才是好的“教案”。

 

 

文 章来
源 如果觉得《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过程设计》讲座有感_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s:教学  课程   幼教管理经验,幼教管理经验资料大全,幼儿教育 - 幼教管理经验

Copyright © 170y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案, 初中作文教案, 中小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