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教案三-八年级语文教案
- › 2.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 ›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 ›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二
- ›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
- ›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4
- ›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5
- ›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 ›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8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教案四-八年级语文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教案四-八年级语文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教案四-八年级语文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教案四-八年级语文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教案四-八年级语文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教案四-八年级语文教案为http://www.170yx.com整理发布,类型为八年级语文教案,本站还有更多关于初二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的文章。
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熟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3、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一、导入
直接进入新课讲解。(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诵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提示是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
(1)、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听读课文录音。
(3)、选一学生读,师生点评。
(4)、全班齐读。
2、感知诗意。
方法: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到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1)、解释字词的意思。(学生抢答)
投:投宿 逾:越过 一何:多么 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 戍:防守 已:停止 犹得:还能够
绝:没有了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2)、学生质疑字、词、句的意思。
(3)、理解文意。
出示图片,学生讨论。
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2、写了哪些人物?你认为这些人怎么样?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质疑
1、学生自由质疑。(从诗的情节内容入手)
2、教师引导问题,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如: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可一言也未发,最后走时也没对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原因是什么?
3、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
四、探究
1、 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件事,你感觉到他的心情如何?我们应用怎样语气来读呢?
2、学生齐读。
3、你认为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可从内容、构思、语
言上分析)
① 情节生动
② 构思巧妙
③语言精练
4、与《望岳》诗比较。(从内容、构思、语言上进行比较)
5、这首诗与前面的《望岳》比较,风格完全不同,想想:一个作者写出两篇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为什么?
① 图片:唐代两幅画面。
② 归纳: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我们的写作素材要来自于生活,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反映
源泉
板书:文学 生活
③杜甫的诗歌反映生活,揭露社会现实,所以有“诗史”之称。读杜甫的诗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石壕吏》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了解了杜甫诗歌的不同的风格。
3、知道了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六、作业
1、阅读杜甫诗歌,进一步理解他诗歌内容和风格。
2、背诵本诗。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教案四》,来自www.170yx.com网!http://www.170yx.com 如果觉得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教案四-八年级语文教案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熟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3、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一、导入
直接进入新课讲解。(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诵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提示是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
(1)、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听读课文录音。
(3)、选一学生读,师生点评。
(4)、全班齐读。
2、感知诗意。
方法: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到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1)、解释字词的意思。(学生抢答)
投:投宿 逾:越过 一何:多么 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 戍:防守 已:停止 犹得:还能够
绝:没有了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2)、学生质疑字、词、句的意思。
(3)、理解文意。
出示图片,学生讨论。
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2、写了哪些人物?你认为这些人怎么样?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质疑
1、学生自由质疑。(从诗的情节内容入手)
2、教师引导问题,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如: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可一言也未发,最后走时也没对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原因是什么?
3、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
四、探究
1、 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件事,你感觉到他的心情如何?我们应用怎样语气来读呢?
2、学生齐读。
3、你认为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可从内容、构思、语
言上分析)
① 情节生动
② 构思巧妙
③语言精练
4、与《望岳》诗比较。(从内容、构思、语言上进行比较)
5、这首诗与前面的《望岳》比较,风格完全不同,想想:一个作者写出两篇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为什么?
① 图片:唐代两幅画面。
② 归纳: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我们的写作素材要来自于生活,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反映
源泉
板书:文学 生活
③杜甫的诗歌反映生活,揭露社会现实,所以有“诗史”之称。读杜甫的诗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石壕吏》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了解了杜甫诗歌的不同的风格。
3、知道了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六、作业
1、阅读杜甫诗歌,进一步理解他诗歌内容和风格。
2、背诵本诗。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教案四》,来自www.170yx.com网!http://www.170yx.com 如果觉得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教案四-八年级语文教案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s:八年级语文教案,初二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