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过零丁洋》教学实录
- ·下一篇:母亲节串词
- ›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咏物诗”鉴赏指导及训练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体物肖形,传神写意——“咏物诗”鉴赏指导及训练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咏物诗”鉴赏指导及训练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咏物诗”鉴赏指导及训练
安徽 张飞
【咏物诗概述】
咏物诗就是“咏物诗”,是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划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咏物诗可分两类,一类单纯状物,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的《咏柳》;一类则于状物之外,别有寄托,也就是“托物言志”,如于谦《石灰吟》。咏物诗除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外,还兼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象等修辞,达到亦物亦人、形神兼备的佳境。咏物诗导源于《诗经》中的咏物描写,但一般认为第一首咏物诗是屈原的《橘颂》。唐代以前咏物诗以追求形似为主,物态描摹有余,传神造境用力不足。到了唐代,咏物诗有迅猛的发展,无论题材的开拓,表现手法的运用,抑或托物寓意传情,都超越了前代,杜甫是唐代咏物诗的集大成者。宋元明清,咏物诗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苏轼、陆游、元好问、龚自珍等都是咏物诗的重要诗人。
【真题回放】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0年全国卷Ⅰ)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
(1)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鉴赏指津】
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体察物态,形神兼似
描摹物态是咏物诗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所处环境,追求贴切逼真,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住了物的哪些特征,更要体察诗人的描摹物态之妙。如骆宾王七岁就写了著名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诗人通过白描的手法将鹅的形态、动作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四种颜色搭配起来,画面鲜艳明丽: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诗人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也表现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咏物诗在思想内容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所以描摹物态不能仅止于“形似”,更要追求“神似”。如林逋《山园小梅》诗中二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横斜” 写临水梅花之姿态,紧扣梅花稀疏的特点和姿态,状其影入水中,美妙至极;“暗香浮动” 写月下梅花之神韵,写尽梅花的清幽淡雅,沁人心脾。再加上黄昏月下、清澈水边的环境映衬,梅花那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品性便跃然纸上了。林逋将梅花描摹得形神俱现,曲尽梅花之丰姿情韵。
二、比兴寄托,抒情言志
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所以,鉴赏咏物诗,既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还要分析其内在品性。能够自然地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情感。
如杜甫咏物诗的代表作《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这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一只失群的孤雁,为寻找失去的伴侣,不停地飞鸣;可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鸣躁纷纷,自得其乐。这首诗写于杜甫漂泊西南寓居夔州时期,是他晚年的作品。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无刻不渴望骨肉团聚,梦想挚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是诗人自身境遇的真实写照,同时也表达了对一些庸夫俗子的厌恶之情。在这首诗中,诗人即孤雁,孤雁即诗人,物我交融,浑然一体。
由于作者的身世遭遇、审美情趣、写作意图的不同,对吟咏的同一个对象,往往会表达出迥然各异的感情。如同为咏柳的诗作,贺知章的《咏柳》描绘了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并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了由衷的赞颂,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而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描写了柳枝随风狂舞、柳絮遮天蔽日的柳树形象。诗人抓住了狂风中柳树的特点,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的形象。曾巩将状物与哲理交融,意味深长。
三、分析手法,明辨技巧
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象征、拟人、比喻、衬托、对比等手法。
如郑谷《菊》:“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诗人将池岸上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长在池岸,却有高洁气质和幽香的内质;而瓦松虽踞于高屋,但毕竟是附依外物,从而突出了菊花的高洁品格。又如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片心。”主要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以生机蓬勃的竹笋自喻,象征社会对有才能的人,非但不培养,重用,反而去摧残、扼杀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漠视、扼杀人才的批判,也抒发了诗人有才能壮志却被扼杀的愤慨之情。
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或白描勾勒,遗貌取神。如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从感觉、视觉、听觉的角度,由衾寒窗明而知有雪,闻折竹之声而知雪重。全诗侧面烘托,曲折有致,又景中寓情,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诗境平易自然,浑成熨贴,韵味悠长,成为咏雪的珍品。
四、掌握步骤,规范答题
1、“读清”全诗。读标题,明了吟咏对象;读作者,知人论世;读注释,联系背景;读关键词,揣摩情感。读题干,明确要求,规范答题。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由表及里,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知人论世,揣摩情感。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掌握名词术语,对号入座。答题基本格式是:指出手法+具体运用+表达的情感。
【题苑练兵】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浪花
(宋)王寀
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
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
(1)王寀所写的“浪花”,其实是夕阳倒映在秋水中的影子。诗的头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
(2)有人评价,末句“夕阳影里碎残红”,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如何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咏草
(宋)俞紫芝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①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②去,买断金钗③十二愁。
【注】①金谷园,晋代富豪石崇的别墅。赵王伦派孙秀抄其家而杀之,夺其爱妾绿珠,绿珠不从,坠楼身亡。
②王孙,古代贵族的别称。
③金钗十二,指美女。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何艺术特色?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梅花
(南宋)陈亮①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②,东君③正主张。
【注释】
①陈亮,南宋著名词人,他胸怀大志,坚决反对投降派的主张,力主抗金恢复中原。
②三弄:指古曲《梅花三弄》。
③东君:司春之神。
(1)“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写了梅花怎样的特点和品质?
(2)这首诗是其仅有的咏梅诗作,有人评价说能代表诗人的气质与性格。你是如何理解的?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牡丹
(宋)陈与义①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②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释】
①洛阳是作者的家乡。洛阳牡丹天下闻名。此诗作于作者晚年,当时金人南侵,洛阳已沦陷。②青墩溪:在浙江省桐乡县,作者年老退隐之地。
(1)“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有几重意味?说说你的理解。
(2)有人说“东风看牡丹”看似闲暇有致,实是一种极为悲苦的写照。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1、(1)这两句诗写江上景色:空中浸寒意,晚风送笛声,画面柔和,意境深邃。一个“空”字,一个“晚”字,为夕阳的出现,交代了时空,渲染了氛围。
(2)夕阳光影摇动,就像被揉碎了的千瓣残红。诗人别出心裁,把浪花写成波心中的一朵红花,是万里波心的一掬残红。想象奇妙,暗扣题旨。
2、(1)这首诗以草的年年繁茂,抒发了人世沧桑的感慨:古今盛衰,变化无常。
(2)虚实结合:渡头之草为实,园中之草为虚;远近结合:离馆之草为近,别洲之草为远;今昔结合:渡头之草为今,金谷之草为昔;对比:石头城与金谷园;运用原故:金谷园与金钗;物意结合:写草为物,写人为意。(任答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3、(1)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2)《梅花》一诗,表达了他的爱国之志,对抗金的胜利、国家的前途,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严冬阻挡不了春天到来的脚步,深雪哪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气息,《梅花落》的哀曲阻挡不了梅花的芬芳;那么,投降派的种种苟且的言论又怎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呢?进一步以颂赞梅花的挺然独立来表达对投降派的强烈谴责,寄托了自己一生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主义思想。
4、(1)“路漫漫”,一谓远离故乡,长路漫漫,无由再达;二谓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已久,自己离乡的时间亦久(十年);三谓国破家亡,虽自己无力回天,但心中耿耿之志仍未消歇。(任答两点即可)
(2)这句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如果觉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咏物诗”鉴赏指导及训练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Tags:咏物诗 双基教学,双基教学资料大全,语文学习 - 双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