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文档范文 教育文章 试题课件 作文网 语句大全 全部栏目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乐教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必修1第17课 解放战争

必修1第17课 解放战争

必修1第17课 解放战争为http://www.170yx.com整理发布,类型为高一历史教案,本站还有更多关于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的文章。
文章
www.170yx.com w 必修1第17课 解放战争
一、学法指导
 1.解放战争(1945年8月-1949年10月)又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和平方式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阶段,主要有重庆谈判,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等;第二阶段是三年战争阶段。三年战争阶段又可分为三小段:从1946年夏至1947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和粉碎国民党进攻;1947年6月至1949年1月,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1949年1月至1949年4月,解放战争胜利。
 2.学习本课首先要分析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国内外形势,注意社会主要矛盾已由民族矛盾变为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矛盾,中国出现了两种命运和前途的激烈斗争,国共两党的关系也由抗日战争的合作转为对抗。
 3. 解放战争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历史,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又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可按解放战争发展的线索来建立知识体系:内战前,围绕着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和共产党及广大民主人士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等整理知识点;国民党发动内战,先后进行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这一时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粉碎敌人的进攻等内容较为突出;人民解放军反攻直至国民政府覆灭阶段, 可围绕国共双方政治、军事、外交几方面整理知识点。并适当联系相关的世界史内容,形成中外知识网络。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突破
 1.抗战胜利后的形势
 世界形势:(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帝国主义力量遭到削弱,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有了新的发展,这为中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2)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对外扩张,妄图统治整个世界。控制中国,是美国在战后推行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它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国内形势:(1)国民党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其根本目标就是使战后的中国重新恢复到战前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而中共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其主要障碍。(2) 全国人民,包括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十分强烈,这样,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中国的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及其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中日民族矛盾不再是支配中国局势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将决定着整个中国的命运。
 2.国共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第一,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
 第二,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决心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第三,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切斗争都服从于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
 第四,国共双方都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第五,虽有和平谈判一事,但国民党方面是“假和谈,真内战”;共产党方面抱着十分的诚意进行和谈,同时也没有放松战争的准备。
 第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国际大气候。美国奉行杜鲁门主义,帮助有共产党国家的反动政府消灭本国共产党。所以,美帝国主义与蒋介石集团勾结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是不可避免的。
 3.比较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
 ① 从形式上看,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其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但重庆谈判是在国民党军事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为其军事部署准备时间, 另外给中国人民造成和平民主的假象,将战争的罪责嫁祸于共产党;北平谈判是在国民党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民党主动求和的,目的是为了延缓时间,通过缓兵之 计达到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的目的。
 ② 从结果来看,中共都通过和谈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重庆谈判迫使蒋介石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中共获得了制止战争的主动权;北平谈判使国民党的缓兵之计 破产,人民解放军迅速发起了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两次和谈都存在结束内战、实现民主政治的可能性,但都因国民党缺乏诚意而致使这种希望完全破 灭。
 4.战略反攻首选中原的原因
 ⑴该地国民党兵力空虚。因为当时国民党正在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其兵力深陷陕北、山东两战场,中原地区兵力空虚。⑵大别山是一个革命老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易于
 立足。⑶中原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地处江河淮汉之间。挺进中原,就可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迫使其山东,
 陕北部队回援。这个计划一旦实现,就可从根本上改变战局,达到将战争从解放区引向国统区的战略目的。⑷便于战略进攻的展开。三路大军突进中原后,调动和吸引 了蒋军南线全部兵力,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对战局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有利于其他解放区转人战略反攻,呈现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趋势。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易错点1  对抗战后中共政治任务的内涵理解不清
 例一 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
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
 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答案:D
辨析:本题学生易错选A项,误以为中共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与国民党谈判,其实抗战胜利后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建立一个新的中国,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必须以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为前提,A、B、C三项均是主要政治任务下的行为。
易错点2 重庆谈判前夕的国民党
 例二 重庆谈判前夕,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这段材料表明
①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②国民党想利用谈判争取内战的准备时间
 ③国民党企图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④国民党上层对发动内战持不同意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辨析:此题易错选A。 错因在于材料阅读与分析上的欠缺。本题为材料式组合型选择题。答题关键在于揣摩材料中的每一句话,结合历史背景做出正确选择。材料中“政学系”、“谈何容 易”、“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等体现了②、④;“国内有厌战情绪”体现了①;而“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体现了③,故答案为D。
易错点3  对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含义把握不准
例三.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提出:“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这段话确定了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的作战方针
B.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作战方针
 C.从防御作战转向反攻作战的方针
D.寻找敌人主力决战,借机歼灭大量国民党军
 答案:C
辨析:本题学生易错选B,因为国民党重点进攻的目的是在解放区消耗共产党的人力、物力;学生易错选D项,因为看到了在外线大量歼敌。其实最关键的是“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城”,它标志着解放战争由防御进入反攻阶段,故正确选项为C,
 易错点4  对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意义认识不清
例四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意味着
 A. 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C. 国民党政权的开始垮台
 D. 美国改变了反共立场
 答案:B
 辨析:本题学生易错选A项,误以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此后就应该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其实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共和国,而这一使命的部分任务在解放战争期间就开始了。
五、体验高考
例一 (08年四川文综20)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继续实行减租减息     B.实行土地公有制
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D.保留富农土地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是新增加的考点。《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A项与史实不符。B项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D项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
 例二 (08年广东文科基础25)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本题学生易错选A,其实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例三 (08年上海30)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京城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答案:B
 解析:主要考本题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中有一个重要的限定是对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沈阳”应是在辽沈战役中出现的地名,“北京”应是在平津战役中出现的地名,“江阴”应在渡江作战中出现的地名,故答案是B。
 例四 (07 年广东单科9)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答案:A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治斗争的核心是和平建国与民主政治的问题,各民主党派(即“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国共两党继续合作、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中共代表赴重庆谈判,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故选A。
文章
www.170yx.com w 如果觉得必修1第17课 解放战争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s:高一历史教案,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 170y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案, 初中作文教案, 中小学教育网